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丨SEE基金会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4-06-18   来源:网络   阅读:1972

 值此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来临之际,6月15日,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开展了一场以荒漠化防治科普为主题的青少年体验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向大家传递荒漠和荒漠化相关知识点,从而关注荒漠化防治的相关工作。

图片1.jpg

中国科学技术馆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两节荒漠化防治科普互动课,针对荒漠植物和沙尘暴的内容进行科普。课程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荒漠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地区的自然现象,同时带领孩子们以DIY手工绘画的形式,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公众互动体验区,以观展和互动答题的形式,让现场公众都参与到荒漠化知识探索当中。孩子们通过聆听讲解和观察标本,学习了荒漠植物的特点和生存秘诀。

图片2.jpg

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

 活动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领导亲临活动现场。

图片3.jpg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领导到访

图片4.jpg

沙旱生植物标本展品

 SEE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动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共同成长,打造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14年底,SEE基金会转型为公募基金会,以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海洋保护四个领域。

 荒漠化防治议题是SEE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关注并深耕的领域和方向。从早期的天然梭梭林保护开始,荒漠化防治项目先后经历了参与式的社区保护、规模化的生态恢复以及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三个阶段。

 从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的三大沙漠开始,如今我们的足迹已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内蒙古其他荒漠化地区。

 从种下的第一棵梭梭开始,我们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决心犹如梭梭发达的根系般已延伸至更广泛的地区,如今已累计种植8254万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

图片5.jpg

 我们不仅依托“一亿棵梭梭”项目开展荒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也依托“地下水保护项目”恢复绿洲生态系统的健康,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亩亩的节水作物,以其独特的耐旱性和节水性,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的用水习惯,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目前,我们与当地政府、合作社、农户累计推广节水作物3.4万亩。

 升级改造后的节水设施,不仅提升了绿洲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更为农户节省了生产资料的投入,提升了收入。截止目前升级改造67眼机电井配套设施设备(变压器、水泵、施肥罐等)。

 我们常说:要想治愈土地的荒漠化,首先要治愈人们内心的荒漠化。我们种下一棵树很重要,但更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种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个人或是群体能够关注到荒漠化的问题,也希望去了解客观的荒漠生态系统。

 如果说“一亿棵梭梭”和“地下水保护”项目正在治愈土地荒漠化,恢复和稳固荒漠生态系统。那么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就像肥料般,让我们的工作成果更加丰硕和多样。

 作为荒漠化防治重要的策略之一,自 2018 年起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以当前荒漠生态景观和相关环境议题为依托,逐步打造以荒漠化为核心的自然教育体系。

 通过课程设计与研发、行业资源网络搭建及场域建设与运营等,以独特视角引导公众重新审视荒漠、荒漠化、荒漠生态系统,通过循序渐进、多种输出的方式,建立公众与荒漠间的深层链接,激发其对荒漠化问题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关注与共鸣,进而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荒化防治行动中,以实践的方式了解荒漠化、感知荒漠化、科普荒漠化。

 截止目前,我们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50余场, 线下累计参与1.3万人次,线上传播超千万次。

 SEE基金会作为参与荒漠化防治较早的公益环保组织之一,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作为生态建设有力的补充力量,正在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2023年是“一亿棵梭梭”项目第一个“十年”的收官年,回望十载,一片片的梭梭林正悄然的改变着这片土地。如今我们站在新十年的起点,更要将社会组织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决心和态度传递下去,为更多荒漠化地区带去更多绿色。

 未来,SEE基金会也将更加关注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关键生态区的植被恢复工作。